外国语学院教师董海燕参加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培训
(2010-10-29)
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期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教师培训班于2010年10月15日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培训工作为期三天。本期培训工作由内蒙古教育厅、内蒙古自治区就业指导中心共同举办。全区各高校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科专职教师近百人参加了本次培训。外国语学院团学工作辅导员董海燕受学校招生就业处指派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创业教育理论”——创业教育如何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创业教育实践”——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创业教育课程”——大学生船业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创业教育法”——创业计划与创业资金,“中国特色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与方法”——大学生职业适应力等五个方面。培训课程共分四个专题,均由著名专家学者授课。
李家华教授,国际劳工组织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才研究会青年人才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校长。讲座题为“创业有道——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课程着重围绕创业教育如何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从创业教育理论和创业教育实践两部分展开。提出了推进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路径的创业生态系统三要素:第一、提供支持创业教育的资金和物资基础,第二、提供创业教育的技术支持,第三、努力培养创业文化,即为创业者营造更好的外部、内部环境。在创业教育实践部分中,首先要知道的就是“创业”——一个突破现有资源束缚,寻求机会并加以实现的过程。创业教育的核心是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作为一名大学生,无论在未来是否去实际创业,接收创业教育会更好地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最后,李老师提出,创业,帮助发现和培育了劳动者主题,这个主题变得更具有创业的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为人的生涯发展奠定了素质基础。
褚萍老师,中央民族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教师、教育部就业指导培训教师。讲座题为“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从创业教育模式、我校课程设置、我校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提升几方面展开。课程设置中强调创业教育课程与就业指导课程同步进行,主要有《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就业与创业指导》、《创业教育》等,内容从什么是创业、为什么要发扬创业精神、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创业者、如何成为创业者、如何找到一个好的企业想法、如何组建一家企业、如何经营一家企业、如何准备商业计划书等方面展开。具体教学方法因招生方式、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的不同而不同。大体有以下两点:一、唤醒创业意识、普及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激发创业激情、指导创业实践,二、注重过程和角色、教师由传统的专家型向学习伙伴型转变、更注重小组学习、提高独立性和合作性、强调结果分析和实际操作、课程安排具有弹性和灵活性。
王艳茹博士,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讲座题为“创业资金与创业计划”。主要有创业资金——计算与筹集、商业计划书撰写技能两部分。创业资金的筹集主要有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和财政资金三方面,与债券融资相比股权融资具有1、永久性资本,保证企业最低的资金需要;2、无固定利润分配或股利支付负担;3、是对债权人投资的保障,增强企业的举债能力;4、如果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投资者会尽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等优点,因此相对比较推崇。关于创业计划书的撰写王博士归纳为如下几种:1、识别出与业务相关的所有问题,2、找出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需手机的信息种类,3、获得所有必需的信息,4、比较各种方案,5、就每个问题制定对策。创业计划书的内容大体包括:1、创业构思,2、创业团队,3、产品与服务,4、市场调查分析,5、财务预测,6、风险分析。当然在撰写时还应避免过分乐观,数据没有说服力,概要太长而且松散,忽略竞争威胁,产品或服务导向,缺乏应有数据,不专业或太花哨,协作风格和分析深度不一致,滥发材料而无针对性等问题。
任占忠老师,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会长,北京教育人才培训中心主任。讲座题为“大学生职业适应力”。大学生职业适应力即大学生适应职业和社会的能力,本课主要讲述的就是由任主任主持的职业适应力拓展项目,简称CED(Career Employabilty Devolopment)。CED项目的核心理念就是:智者规划,适者成功。项目以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四个转变为特色:从重视学习成绩到知识能力并重;从重视专业教育到强化职业探索;从重视传授知识到互动体验培训;从重视职业规划到强化职业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