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规章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规章
 

外国语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2019年09月10日 17:47  点击:[]

外国语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外国语学院现有两个专业,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以及全校大学英语课程。各专业(课程)在“十三五”期间的专业(课程)建设规划具体如下:

 

英语专业“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一、英语专业现状

近五年来,外语系英语专业取得了长足的建设和发展,教学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年龄、学历、技术职务结构基本合理,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队伍。31名(英语系和翻译系交叉代课)英语教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教授5人,占16.1%,;副教授20人,占64.5%;讲师6人,占19.3%45岁以下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1名,占3.2%,拥有研究生学历以及硕士学位教师28名,占90.4%,在读博士1名。

   31名英语教师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据总数的15% 3545岁的教师占50%,承担着大部分主要的教学任务,45岁以上的教师占35%。年轻的英语教师队伍,一方面拥有新颖合理的知识结构、开阔的文化视野和良好的语言技能,增强了师资队伍的活力;另一方面他们教学经历较短,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因为年龄阶段和家庭又存在较多的不稳定因素。中、老年教师合计占教师总量的半数以上,年龄结构合理。在31名英语教师中,女教师29名,占整个英语教师队伍的93.5%,性别比例严重不合理。

  近年来,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国内高校间的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奔赴英国、美国和新加坡优质的大学和语言学校留学、深造,同时也邀请国内外业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我院讲学、交流。在学校的支持下,我院与苏格兰阿伯丁大学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商讨在职攻读学位硕士研究生班的事宜,已经开始了了实质性合作建设工作。现有的31名专业教师中,100%的教师都参加过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国家实力出版社举行的各种假期研修培训,100% 

  现有语言实验室、网络教室、自主学习中心,具有较完备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良好的办学条件。近几年来,我院通过学生英语学习方向不同,建立起英语语言学和跨文化两个方向,我们通过严谨的专业训练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英语专业的学生具备了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等专业运用能力。

学科队伍建设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有明显的改善,31名教师分别在国内优秀学术期刊和核心学术期刊发表数篇与专业相关的论文,但学术科研建设力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国内有影响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数量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科建设的发展,整体学术氛围不够浓厚,没有形成浓郁的学术氛围,学术交流的频度和广度都还需要加强。

由于投入不足,供学科建设需要的基础设备和资料还不能满足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尤其是反映学科前沿研究成果的图书资料严重缺乏,经费的不足影响了学术交流,掌握学科发展的信息滞后,覆盖面还不够宽,层次也偏低,亟待提高。

     二、专业建设

    指导思想:确定学科方向,突出学科重点,保持学科特色,加速学科发展。积极建设优势学科,实行“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基本原则:学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出人才、出成果、上水平。其基本原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真正把学科建设落到实处,要有明确的目标, 逐步提高, 稳步推进。

    类型定位:以培养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和社会应用能力为专业培养目标,突出教师教育特色目标。

建设目标: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学科建设步伐,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申报基础专业课程成为校级重点课程和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培养更多教师成为校级和自治区级名师和教坛新秀。与此同时,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学习实践及工作实践,在15版培养方案的修订中,已经增加了为期两周的教育见习。经过三到五年的建设与发展,使教学基本建设完备,师资队伍职称、学历结构合理,培养或引进博士1-2名,将英语专业本科生培养为英语基本功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广泛适应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的外语人才。

     三、专业建设基本内容

1、人才培养

坚持学以人为本,育人以德为本的教育思想,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应用性教学环节,提高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程度。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英语本科教学分两个阶段:基础阶段(一年级和二年级)和高级阶段(三年级和四年级),基础阶段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系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等专业技能;高级阶段开设语言学、文学、商务英语、翻译学、跨文化学、英语教学法、英语词汇学、高级英语等相关专业课程,确保课程结构有一定的弹性,以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规格。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扎实的外语语言基础知识,熟练地掌握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掌握英语语言文学,英语国家文化及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及具有一定的第二外国语的基本实际运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获得相关资料的基本方法。

2、课程建设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推行课程过程性评价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规范建设,适当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进一步完善专业培养计划。

重视基础课程建设,通过今后5年的建设,计划将《英语听力》,《英语国家概况》两门专业课程建设成为校级优秀课,努力把已经建设成为校级优秀课的专业课中《英语阅读》《学科教学论》及《英语语法》三门课程建设成为校级重点课程,将《高级英语》建设成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学生的课下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英语专业四、八级过关率。

认真做好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修订和完善毕业论文选题、撰写及指导细则规程,提高学生论文质量。

 3、教材建设

    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各门课程选用国家级、省部级获奖教材或教育部各类规划教材;高级阶段学科方向教材优先选用各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和面向21世纪教材等;重视教材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教师主编或参编教材。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运用现代语言学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进一步细致的全面实施课程过程性评价教学改革,通过灵活的课堂模式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从以专业教育为主转变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从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从以结果评价为主转变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现代教学方法,强化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训练,利用多媒体、网络、计算机辅助教学、自主学习中心,同声翻译设备等现代语言教学技术,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网络学习软件及平台建立和健全口译、英语教学等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合理安排持续5个学期的教育见习内容,充分发挥见习的作用,合理安排见习任务量。巩固发展现有的教学实习基地和教育实习合作学校,教学和素质拓展相结合,为学生创造听课、讲课的实践机会,充分体现教师教育的特点。

       6、教学改革和研究

    加强学科建设,明确学科研究方向,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活动。鼓励教师更多开发研究相关专业课程, 参加国内外本专业的学术交流和研讨会,撰写高质量的教改论文和学术论文。

      7、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专业建设规划的需要,调整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报考硕士、博士,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学术水平,提高博士学位获得者在教师中所占的比例。 积极支持教师晋升职称,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争取有13人晋升为教授,5-8人晋升为副教授,使学术梯队更趋合理,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有所递补;加强与相关院系在师资培养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改善教师队伍的学位结构,使每年引进博士学位教师人数占比例并逐步提高;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申报科研课题、访学进修、攻读学位等方式对学术骨干进行培养;对致力于学院发展的中青年教师给予更多的培养和发展机会。加强师德教风建设, 严格教学管理制度,明确教师岗位职责,规范教师教书育人行为。端正和树立正确的学术研究态度,刻苦钻研业务,提高学术水平,撰写高质量的学术文章,为本专业学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专业建设规划应根据学院建设发展需要,适时修订、调整、完善,以保证专业建设规划的科学化、规范化,具有持续性和可操作性,始终为学科建设和发展起到相应的贡献和支撑作用。   

 

翻译专业“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现状

 翻译专业于20159月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目前有9名教师(英语系和翻译系交叉代课)担任2015级和2016级的教学任务,其中教授1人,占10%,副教授6人,占67%,讲师2人,占23%45岁以下拥有本科学历教师0人,占0%,拥有研究生学历以及硕士学位教师9名,占100%

   9名任课教师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总数的23% 3545岁的教师占67%,承担着主要的教学任务,45岁以上的教师占10%。中青年的教师队伍,一方面,他们拥有较新颖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语言技能,增强了师资队伍的活力;另一方面,他们教学经历丰富,而且有一定的稳定性。在9名英语教师中,女教师8名,占整个英语教师队伍的89%,性别比例极不合理。

  现已申请到建立同声传译教室,并于2016年底建成,这必将对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高。

     二、专业建设

     指导思想:确定学科方向,突出学科重点,加速学科发展。积极建设优势学科,实行“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基本原则:学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出人才、出成果、上水平。其基本原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真正把学科建设落到实处,要有明确的目标, 逐步提高, 稳步推进。

     类型定位:以培养学生的英汉互译能力为主,突出翻译教育特色。

建设目标: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学科建设步伐,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积极申报校级优秀课程以及重点课程;与此同时,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学习实践及工作实践。经过三到五年的建设与发展,使教学基本建设完备,,将翻译专业本科生培养为英语基本功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广泛适应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的英语翻译人才。

     三、专业建设基本内容

1、人才培养

坚持学以人为本,育人以德为本的教育思想,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应用性教学环节,提高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程度。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英语翻译的综合运用能力。英语翻译本科教学分两个阶段:基础阶段(一年级和二年级)和高级阶段(三年级和四年级),基础阶段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系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等专业技能;高级阶段开设同传翻译、科技翻译、商务口译和笔译、旅游翻译、时政文献翻译、传媒翻译等相关专业课程,确保课程结构有一定的弹性,以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规格。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扎实的外语语言基础知识,熟练地掌握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拥有深厚的中西文化修养,熟悉中、英语言差别;熟练掌握口、笔译翻译技巧与策略,从而能够胜任比较专业的英语口、笔译工作。具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及具有一定的第二外国语的基本实际运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获得相关资料的基本方法。

2、课程建设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推行课程过程性评价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规范建设,适当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进一步完善专业培养计划。

重视基础课程建设,通过今后5年的建设,计划建设两门校级优秀课。

    合理安排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时比例、适度增加选修课的比例,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英语专业四、八级过关率。

认真做好首届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修订和完善毕业论文选题、撰写及指导细则规程,提高学生论文质量。

 3、教材建设

     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各门课程选用国家级、省部级获奖教材或教育部各类规划教材;高级阶段学科方向教材优先选用各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和面向21世纪教材等;重视教材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教师主编或参编教材。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运用现代语言学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进一步细致的全面实施课程过程性评价教学改革,通过灵活的课堂模式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从以专业教育为主转变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从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从以结果评价为主转变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现代教学方法,强化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训练,利用多媒体、网络、计算机辅助教学、自主学习中心,同声翻译设备等现代语言教学技术,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实践性教学环节

     建立和健全口译、笔译等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巩固发展翻译实习基地,教学和素质拓展相结合,为学生创造翻译实践机会,充分体现翻译实践的特点。合理安排持续5个学期的教育见习内容,充分发挥见习的作用。

       6、教学改革和研究

     加强学科建设,明确学科研究方向,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活动。鼓励教师开发研究相关专业课程, 参加国内外本专业的学术交流和研讨会,撰写高质量的教改论文和学术论文。

      7、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专业建设规划的需要,调整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报考博士,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学术水平,提高博士学位获得者在教师中所占的比例。 积极支持教师晋升职称,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加强与相关院系在师资培养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使每年引进外地院校毕业的教师人数占一定比例;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申报科研课题、访学进修、攻读学位等方式对学术骨干进行培养;对致力于学院发展的中青年教师给予更多的培养和发展机会。加强师德教风建设, 严格教学管理制度,明确教师岗位职责,规范教师教书育人行为。端正和树立正确的学术研究态度,刻苦钻研业务,提高学术水平,撰写高质量的学术文章,为本专业学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专业建设规划应根据学院建设发展需要,适时修订、调整、完善,以保证专业建设规划的科学化、规范化,具有持续性和可操作性,始终为学科建设和发展起到相应的贡献和支撑作用。 

 

 《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现状

我院大外英语教学部现有教师30名(专业和大学英语交叉代课)。其中教授1名,约占3%;副教授12名,约占40%;讲师12名,约占40%;助教5名,约占17%。我院大外英语教学部35岁以下教师100%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成为2010年校级重点建设团队。2014年度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培育点。

二、课程建设

1、指导思想

       现代社会已经步入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人力资源的激烈竞争,英语作为一种获取各种专业知识和信息的工具已显得十分重要。如何优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培养综合素质高、外语交际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这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问题。

2、教学方法与手段

大学英语将进行分课型授课并推进课程过程性评价教学改革。不仅可以节省教师备课时间,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地钻研教材,也可以使教师更好的实施课程过程性评价。学生也可以领略不同教师的风采。

3、课程内容设置

    我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为4学时/周,4学分,共二个学期,总8个学分。分为大学英语I II。包括英语读写课程、英语听说课程和专门用途英语。

4、课程模式

建立“2+2+n”或“2+1+1+n”课程设置模式。

5、教材使用情况

    鉴于我校分课型授课的特点,我校大学英语共有三个类别:听说课程,读写课程以及ESP课程,而且我校还有民族预科生以及研究生,所以,共有五种教材以适应不同类别不同级别学生使用。

6、课程建设

    我校大学英语课程与2007年被评为校级优秀以及重点课程,2008年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三、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基本内容

(一)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总体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

质。就工具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主要目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也体现在专门用途英语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与专业或未来工作有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来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相关能力。就人文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这一交流工具,除了学习、交流先进的科学技术或专业信息之外,还要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因此,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根据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条件现状,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提高、发展三个等级。在三级目标体系中,基础目标是针对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基本需求确定的,提高目标是针对入学时英语基础较好、英语需求较高的学生确定的,发展目标是根据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特殊需要以及部分学有余力学生的多元需求确定的。大学英语教学与高中英语教学相衔接,各高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主确定起始层次,自主选择教学目标。分级目标的安排为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空间,有利干实施满足学校、院系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大学英语教学。我校的目标定位是基础目标。

(二)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具体措施

1.建设一支拥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教育教学理念新,学科专业扎实,掌握一定的现代教学技能的教学队伍,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改善职称结构。现具有讲师职称的教师在“十三五期间”有3-5名晋升为副教授,增加现有的具有副教授职称的比例。同时我们培养或引进高学历人才,1-2名博士生。

2.大学外语教学部将建立三个课程组:听说组、读写译组、专门用途英语组,由三位骨干教师作为课程组负责人,各个课程组职责如下:

1)根据专业建设规划,组织制定并实施课程建设规划。

2)组织制定或修订课程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

3)组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包括落实课程教学计划,课程讲授,把握教学进度,组织辅导、答疑、出卷、监考、阅卷等。

4)进行教材、教辅资料、课件、题库、网站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5)组织开展各类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申报各类课程建设项目、教学研究项目和教学成果奖励,每学期组织不少于10次的集中教学研讨活动。

3.大学外语教学部建立学生自主学习辅导中心。自主学习辅导中心含有新理念网络教学平台、UNIPUS网络教学平台、批改网写作批阅平台、全景作文批阅系统、新理念试题库、EDex, Udacity, Coursea , “学堂在线”, “优课联盟”等网络资源。另外,还包括微课制作中心,其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利用线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翻转学习。自主辅导中心的主要作用在于:

1)资源整合小组  答疑指导小组

2)线上线下资源整合与制作

3)线上线下资源的介绍和发布

4.强调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增设通用英语。通用英语是面向所有专业,所有学生,结合大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以英语语言为载体,以人类文明、文化发展为主题,有内容、有深度,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5.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实行分课型授课,建立“2+2+n”或“2+1+1+n”课程设置模式,和创建新的大学英语评价模式。

1)从2016级开始通用英语课程听、说、读、写、译 五种技能分课型由不同教师授课,建立听说课+读写课+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课程模式。听说课+读写课+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课程模式不仅可以节省教师备课时间,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地钻研教材,学生也可以领略不同教师的风采。听力和口语课会使大部分学生得到练习的机会,口语和听力提高更快。

2)在此基础之上按专业分班,小班教学(部分专业),增加ESP(专门用途英语)的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2014)提出,“大学英语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这一交流工具。另一方面,工具性还体现在专门用途英语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与专业或未来工作有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就人文性而言,帮助学生了解国外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增进国际理解。”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12)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学校应该有不同特色、不同层次、不同侧重点的大学英语教学,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对于诸如师范、医学、艺术、体育、水利、地矿、石油等特色专业类院校来说,其大学英语教学的任务除了应该帮助学生用英语获得本专业领域的知识外,更应该包括帮助学生提高用英语进行本领域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换句话说,“ESP”教学应该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途径之一。

我校从2013年开始招收ISEC 项目学生,现在我校共有8个专业开设ISEC课程,项目内学生所取得学分将得到多所美国大学认可,真正意义上实现学分互认。ISEC课程引进国外原版教材,采用中英双语授课方式,重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增加与专业相关的专门用途英语必然将更能促进和保障我校ISEC专业的教学质量。ESP课程可以分为两大类: 初级类和高级类, 并分别设置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我校大学英语课程所涉及的是初级类的学习, 其教学内容专业性不太强, 语言有代表性,具备英语常用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可以为学习ISEC双语课打下基础。

我校ESP课程可分为两大类:通用人文类和通用科学类,可适用于我校所有专业。外语学院部分年轻外语教师可以胜任通用人文类课程和通用科学类课程。

3)学校近年来都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投入建设多媒体教学设施的资金不断增多,配备有多媒体教室供大学英语课程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教师能使用各种教学软件,或者自己制作教学课件将文本、声音、视频和动画有机组合,图文声像并茂,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分课型授课不仅可以节省教师备课时间,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地钻研教材,学生也可以领略不同教师的风采。也可以使教师更好的实施过程性评价。

4 创建新的大学英语评价方式,实现过成性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评价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英语学习综合能力。

 

考核与评价

    

自主学习

考核与评价之一:

过程性评价

 

考核与评价之二:

读写终结性考核

 

考核与评价之三:

听力+口语阶段性考核

    

 

大学英语读写

           

 

    

     大学英语听说

   

 

 

网络自学

          

      答疑辅导

          

       竞 赛

          

       其他活动

 

 

项目名称

        

测评分值%

测评时间

过程性评价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评价

(出勤、课堂表现、

   平时作业)

3.单元和阶段测试

4.网上自主学习

70

 

学期内

 

终结性评价

期末考试

30

期末

 

6、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英文写作竞赛和英语角等;争取每学期举办大学英语四、六级强化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7、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的作用。建立大学英语四、六级强化资料库,加强测试研究。充分利用教学团队建设中学校匹配资源以及教学团队成员资源加强大学英语四、六级资料库的建设以及其他网络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十三五规划”期间的保障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施过程性评价,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全面体现: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方法为主导;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从以专业教育为主转变为同时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从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从以结果评价为主转变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坚持分级教学,因材施教;坚持教学信息反馈,加强师生互动的教学指导思想。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对大学英语实施分课型授课并严格执行最新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方式。

2严格把好两个关

     加强集体备课,严格把好课堂教学质量关

      坚持交互型教学方法,强化课堂主渠道作用向课堂要质量,向50分钟要效益,抓好课堂教学乃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过程性评价考核监控课堂教学质量。

    继续实行考教分离,严格把好考试关

      语言教学的测试服务于教学,测试是检查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在考试环节上,严格实行考教分离。

3加强三项研究

      1) 加强教学研究:着重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着力于提高教学效果;

      2) 加强测试研究:成立研究小组,着重研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和应试对策及技巧,建立测试资料库;

3) 加强自主学习中心的建设和利用:推进线上线下资源整合与微课制作, 推动翻转课堂的实现。

4坚持四个结合

      1) 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加大课堂教学的投入,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要督促和指导学生利用自主学习中心进行课外学习,因为大学英语课程课时紧、任务重、内容多,学生不可能在课堂上解决所有问题,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给学生安排一定的学习内容。并做到定期检查、考核。记入平时成绩。

      2) 坚持讲授语言知识与训练语言能力相结合

      掌握语言是通过实践逐步培养习惯的过程。学习英语需要一定的语言知识作指导,学生只有在掌握语言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培养语言技能和能力。掌握知识并不是目的,而是为培养技能和能力服务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实践原则,把讲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注意多启发,少灌输,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参与整个教学实践活动。

      3) 坚持教学与测试相结合

      大学英语教学首先应着力于打好学生的英语基础,培养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也应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要求把应试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掌握应试技巧和对策,具备一定的应试能力,从而通过四、六级考试。

      4) 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承担一定的教研和科研任务,调动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教学团队成员编写适合大学英语学生使用的通识课教材。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教研室配合学院积极引进博士、硕士、教授、副教授,聘请外籍教师。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他们能进得来、也能留得住。

     2)  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我们在制定各种优厚政策引进人才的同时,要把主要着眼点放在自己培养人才上,具体办法如下:

      加大师资培养的力度和经费的投入。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考研、考博、攻读学位,采取出国培训学习和访问学者等学习方式,拓宽办学渠道,着力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高职称比例、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教师的整体学历、职称结构。

      加强对外交流。聘请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兼职教授和外聘教授来校讲学,每学期做1-2次专题学术报告,传递有关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最新信息,使教师开阔视野,振奋精神,自感压力,主动迎接新知识的挑战。

      要通过试讲、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教学竞赛、教学经验交流和口语,听力培训等教学基本功训练和技能比赛等活动,切实提高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版权所有:包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